史志:臺大歷史系學會學術部 ntuhistoryacademic走進田野、走近群眾:陳冠妃的城鄉漫談「因為歷史學追根究底,就是出於對人的關心。不管是什麼樣的素材,我們都希望透過這些素材或是故事,去找到一個認識人性的辦法,找到一個瞭解當時的人他們在什麼樣的結構、什麼樣的情。」Feb 18, 2024Feb 18, 2024
史志:臺大歷史系學會學術部 ntuhistoryacademic來回之間的反身相望:專訪林美香老師回想過去自己的經驗,覺得或許唸歷史系(或人文學科)的人們骨子裡面都深藏著對「探索」的喜歡:一方面是長時間的探索,一方面又有點不安於世,並不想要遵從一條人家已經幫你畫好的、看起來很簡單的路。老師提醒學生千萬不要因為沒有能力而屈就歷史系,而是因為自己很有能力而選擇踏進歷史學。Feb 18, 2024Feb 18, 2024
史志:臺大歷史系學會學術部 ntuhistoryacademic專訪長谷川正人老師:基於多元經驗與學者視角的漫談在金融工作中,追索過去與現今之間連結起的線索,正如史學研究探求歷史中廣布的脈絡,皆需要對趨勢與背景的敏銳感受和分析判斷,即是老師所說「基本能力」的一環;老師也正是在這樣的工作經歷中,發現自己對歷史學的愛好。Feb 18, 20241Feb 18, 20241
史志:臺大歷史系學會學術部 ntuhistoryacademic學術與大眾的交匯之處:涂豐恩所走過的那條路由於我們處於一個對未來不確定性更高的時代,學生在大學所受的專業訓練可能過個幾年便無用武之處。但文學院所教授的資料收集、資料分析、寫作、做 presentation 等技能,雖然看似是極為基本的能力,卻必然會在未來的職位上發揮用處、領先其他人。Feb 18, 2024Feb 18, 2024
史志:臺大歷史系學會學術部 ntuhistoryacademic擺盪於庶民與菁英間 只要等身大的自己:陳培豐的非典型學術之路陳培豐談及他初識史學時的感悟:「歷史是一個允許複數答案的學科,同一份史料可以寫出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問對問題才有答案,問出好問題你的答案才會精彩。」問出好問題,表示先前已有深厚的閱讀與思考的積累;問出好問題,時常意味著成果終將不凡。Feb 18, 2024Feb 18, 2024
史志:臺大歷史系學會學術部 ntuhistoryacademic群眾的藝術式研究: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藝術家主要的任務是引領出某個議題的興趣面向,而並非為歷史事實代言。「創作由於沒有百分百還原史實,所以藝術家就不能創作?我們很常會遇到這種爭議。」才瑄認為,相較於歷史學在乎客觀的資料蒐集與考證,藝術家可能更在乎將這些素材轉化為自己想要呈現的形式。Feb 18, 2024Feb 18, 2024